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文档帮助中心
文章分类列表

「中国新闻周刊」中东的悲伤逆流

越读精彩 > 「中国新闻周刊」中东的悲伤逆流

2021年中东和北非的事态发展,影响深远。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只是表明该地区正在快速变化一个最新迹象,这一地区在国际社会的优先事项清单上的地位也正在下滑。
  由于一段时间以来阿拉伯-以色列冲突的事态发展(特别是《亚伯拉罕协议》的签署)、黎巴嫩爆发内乱和突尼斯危机等问题,该地区看起来已经与近几十年来世界所知道的那个中东大不相同。关于该地区及其内部的许多传统观点,已不再适用。
  2003年美国对伊拉克的灾难性入侵和占领,早已让美国公众对军事干预和国家建设心存警惕,而从阿富汗撤军是这种转变的最终体现。美国选民和随后的几届美国政府得出的结论是,他们的国家并不特别擅长在境外推广民主或建立制度。由于美国的页岩气的开采有效地消除了其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美国对那些似乎不愿意或没有能力建立生产效率更高、包容性更强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国家的兴趣逐渐减弱。
  人们还可以在阿拉伯世界的大片地区察觉到挫败感。从美国对伊拉克、利比亚和叙利亚的草率干预,到它对长期占领巴勒斯坦领土的以色列的无条件支持,阿拉伯人对美国的政策越来越失望。其结果是,美国和阿拉伯世界从未如此离心离德。
  十年前的阿拉伯起义试图寻求持续的政治和经济改革。但这一议程难以启动,尝试的国家无不压力巨大。直到最近,突尼斯还是政治多元化、权力和平转移和性别平等的典范。然而,它现在却受制于一位享有广泛民众支持的民选总统的独断冲动。同样,黎巴嫩长期以来一直是地区内文化多样性的代表,但现在其处于几近崩溃的状态,因为腐败的政治精英拒绝将国家利益置于自身利益之上。
  就突尼斯而言,最近的不稳定是一种可以纠正的异常现象,还是预示着是2011年之前状况的延续,还有待观察。许多阿拉伯人想知道,黎巴嫩的政治和经济崩溃是否也意味着其对文化多样性的承诺的终结,或者黎巴嫩人民是否会再次设法捍卫向中东其他国家输出大量人才和希望的模式。
  过去一年,阿以战线也有重大发展。过去曾对和平进程造成严重破坏的两名政治领导人已离场。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世纪协议”完全偏向以色列,牺牲巴勒斯坦的利益,他已经被扫地出门(带着他的“和平计划”)。 以色列任期最长的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Binyamin Netanyahu)也遭遇了类似的命运,他公开反对从任何被占领土撤出以建立一个可行的巴勒斯坦国的方案。但以色列新政府由纳夫塔利·贝内特(Naftali Bennett)领导,他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甚至比他的前任更为极端。
  除了这些选举结果,2021年最令人难忘的将是以色列军队和巴勒斯坦人在耶路撒冷的谢赫贾拉和塞勒万地区以及加沙发生的冲突。与冲突史上的其他任何时期不同,国际社会开始从人权的角度看待这些事件,对以色列的侵犯行为的容忍程度降低。
  2018年,以色列颁布了一项民族国家法律,正式将其巴勒斯坦公民置于二等公民地位。过去一年的三份主要報告都严厉批评了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的隔离和不平等对待,包括那些以色列公民和被占领地区的人。有批评指出,以色列已经建立了一种类似于种族隔离的法律体系。
  直到几年前,“种族隔离”还被视为禁忌。但随着以色列领导人公开宣布反对建立巴勒斯坦国,政治格局发生了变化。以色列显然致力于维持现代历史上最长的军事占领;但其被指侵犯人权行为已达到了国际社会中很少有人能够继续为其辩解的程度。

《亚伯拉罕协议》是以色列在2020年底与四个阿拉伯国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巴林、苏丹和摩洛哥建立外交关系的双边协议,但这个协议对和平进程无济于事。相反,它们只是确保了签署国政府从美国获得政治和经济利益。特朗普政府希望该协议能够对伊朗起到制衡作用,伊朗现在有了一位新的强硬派总统。但这并没有对拜登政府续签伊朗核协议的决心产生任何影响,也没有对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的立场产生任何缓和作用。沙特阿拉伯虽然没有参与这类协议,但似乎在幕后默许建立阿以联盟,以对抗伊朗在该地区的影响。沙特还采取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和社会自由化措施,而其政治制度迄今为止依旧岿然不动。
  简而言之,尽管该地区正在经历快速变化,但大部分情况仍未改变。大多数阿拉伯领导人拒绝接受这样一种观点,即通往稳定和繁荣的道路需要强有力的制度、对多样性的尊重、包容的经济体系和对所有公民的法律平等。相反,他们正在压制异议,巩固自己的立场。
  展望未来,阿以冲突似乎正进入一个新阶段。巴勒斯坦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巴勒斯坦人,不再相信两个国家的解决方案是可能的,因此正在重新将斗争重点放在争取平等权利的最终结果之上。
  然而,在这场冲突之外,国际社会对该地区的兴趣将继续下降。如果阿拉伯国家有任何实现和平、稳定和繁荣的真正希望,他们就必须启动可信的政治和经济改革进程,而且必须着手在内部完成。


更多内容欢迎订阅《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https://www.zazhidang.com/zgxwzk-1069.html


上一篇:「军事文摘」无人作战系统的智能决策与对抗能力 下一篇:「中国新闻周刊」奥密克戎考验“与病毒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