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文档帮助中心
文章分类列表

「瞭望东方周刊」为何“无聊经济”会流行?

越读精彩 > 「瞭望东方周刊」为何“无聊经济”会流行?

2018年3月20日,浙江丽水,市民和孩子在万亩茶林中用直播睡觉的方式迎接世界睡眠日


  疫情让很多人忽然多出了大量无所事事的时间,一位网友在视频中分享道:“我家的洗手间瓷砖有98片,地板铺了462片,家里的大米有3683373粒。” 
  众人的“无聊”,再一次转化为了平台和内容创作者的收益。智能手机在几英寸的小窗里,打造了无聊经济新的根据地:社交媒体、直播、短视频、小游戏、网购……低头族们在任何一个“无聊”的时间点,都能随时拿起手机,立刻扎入互联网的缤纷海洋。 
  我们好似不费吹灰之力地在各种抓人的标题、抢眼的画面、振奋人心的演说间游走,却也如蜻蜓点水一般,在每个地方轻轻掠过,不会停留太久,也不会深究。 
  我们还会无聊吗?

直播睡觉净赚数万

  2002年,曾被人们津津乐道的电梯广告红利发掘者、“无聊经济学”倡导人江南春所创立的分众传媒公司,抓住了人们等电梯的无聊时刻,顺利地让自己的产品,在人们生活中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加了塞”。 
  自此,“无聊经济”正式走进公众视野:纳斯达克上市、市值一度直逼千亿元,分众传媒创造的“奇迹”为这一概念打响了引人瞩目的头炮。 
  赢得用户时间是市场的金科玉律,而无聊经济所要占领的,正是用户的“无聊时间”:上班通勤的路途、一个人吃饭的中午、排队办事的间隙……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屏幕从电梯口更多地挪到了人们的五指间。越来越多的无聊经济资本跟风入场,共同编织了一张密不透风的网,把人们随时可能溜走的各类碎片时间及时套牢。人们不禁发出疑问:“无聊市场”是不是已经被瓜分得差不多了? 
  但“一个人能有多无聊”的可能性,仿佛总能被重新定义。 
  “我直播睡觉真的只是因为我无聊,但我没想到你们比我更无聊。”2020年2月,“95后”短视频博主“谁家的圆三”某日一时兴起,直播自己睡觉,令他无法置信的是:共计54万人在线观看了他的直播,而这个数字在第二次直播时涨到了1850万,网友还为他“打赏”了7.6万元。 
  3月,江苏淮安一家凉皮店复工后,营业额比往常下降了三分之一。老板的朋友和她开玩笑说:“是不是因为大家疫情宅在家、觉得无聊,都学会自己做凉皮了?” 
  据“新榜”统计:“凉皮”“手工凉皮”“全球手工凉皮大赛”等共6个相关话题,从1月末以来在抖音上流量激增,一个月内相关视频的总播放次数就超过了20亿。美食类“UP主”的粉丝随之暴涨:“阿杜教做菜”在一周内就收获了167万新粉。 
  挪威学者拉斯·史文德森在《无聊的哲学》一书中指出:无聊是现代人的“专利”。他认为,以前只有上层阶级才有无聊必需的物质条件,而现在,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无聊已经蔓延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面对因无聊而不知所措的人们,无聊经济嗅到了商机:来,我为你安排好一切。

无法自处的灵魂

  “无聊的时候,我就玩小游戏。”游戏玩家小西的手机里安装了数十种用来消磨时间的小游戏,在拥挤的地铁里、上班的休息间隙,他总会掏出手机,沉浸在“斗地主”“消消乐”“保卫萝卜”的世界里。 
  根据艾媒网研究数据,中国正进入“小游戏时代”。小游戏往往能搭乘微信等更易触达的平台,用轻度的体验占领大量用户的碎片时间。以微信小程序游戏为例,2018年其日均活跃用户数已超1亿,人均日使用时长约为13分钟。 
  2014年后,以“大胃王”密子君为代表的“吃播主”逐渐走红,用直播吃饭获得粉丝的打赏,收获了大批吃货的“云围观”。有网友表示:他们吃了什么并不重要,看着吃播主们津津有味咀嚼食物的“幸福模样”,能给人一种“神奇的安慰”。 
  互联网零食品牌“百草味”的天猫旗舰店里,有超过800种的各式零食,每年还会按季节推出不同系列的产品线。“百草味”的一位负责人曾在一档访谈节目中坦言:零食已经成为一种精神安慰——人们总觉得不能闲着、时时刻刻无法自处。 
  停不下的嘴、闲不了的大脑、焦虑的心,现代人的生活仿佛必须借用各种外界力量,消磨掉那些“落单”的时间。 
  无聊经济有可乘之机,本质上是因为人们“害怕停下”:一旦进入无事可做的状态,就要被迫面对自己;个体灵魂无法自处、拒绝思考,就会迫切渴望来自外界的力量,去帮助自己走出孤独和不安。

  有学者认为,长期的无聊体验将会导致个体的注意力涣散。

  进入20世纪以来,人们的无聊感伴随着社会快速进步出现激增。大量研究结果发现,身处重复、单调、压抑的现代环境中,人们频繁地体会到无聊的感觉。有学者认为,长期的无聊体验将会导致个体的注意力涣散。 
  一方面有外界压力导致的焦虑,另一方面是独立思考能力“掉线”。“求安慰”的现代人如果长期缺乏对于内心的关注、对于自身的反省,其注意力很容易被各种网红、热点、爆款“带着跑”。 
  互联网时代的新词汇“信息流”(英文“Feed”,有“喂食”之意)形象化地诠释了无聊经济的提供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一方将源源不断的碎片化信息“投食”给受众,另一方被动地接受经大数据计算重组、适合“个人口味”的“食粮”——而且,只要你愿意,这个过程可以随时开始、永不结束。

无聊可以被拯救吗?

  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抓住潜在受众,移动互联网平台上的创作者们,往往将内容产品“肢解”为15秒的短视频、60秒的语音、2000字的图文和条漫、3分钟一局的游戏等等“短平快”的形式。 
  我们还会无聊吗? 
  坐拥如此丰富的感官刺激,我们很难无聊,但不无聊的狀态被天然地设定了有效期:每隔3分钟刷一次手机,每天点开无数遍朋友圈,一有空闲就戳亮屏幕看看有没有新的提醒…… 
  无聊消失又重来,却难被拯救,转而化身为信息焦虑——什么都知道,又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似乎很充实,又好像被掏空。 
  一部分人主张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阅读、学习,替代无意义的娱乐与社交内容。但这样真的能让“无聊更高效”吗? 
  吉林大学张克永等人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在碎片化的学习中,人们容易因信息的娱乐化倾向严重、缺乏足够实用性,不能获得足够深入和有逻辑体系的知识;因信息繁杂,引发难以辨别有用信息等认知障碍,产生烦躁情绪。 
  也许,是时候从每个个体自身的需求出发,多一些选择和识别,于内心中寻找人生的意义、笃定的力量,不再被动地填满这些空虚的时间。


更多内容欢迎订阅《瞭望东方周刊》杂志


http://lwdfzk.zazhidang.com



上一篇:「瞭望东方周刊」珠三角“自生动能” 下一篇:「商学院」顺丰杀入外卖,美团慌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