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文档帮助中心
文章分类列表

「南风窗」气候峰会催促大国低碳变革

越读精彩 > 「南风窗」气候峰会催促大国低碳变革

一场为期两天、如愿请来包括中俄在内38国领导人以视频形式与会、通话却不很顺畅的“准全球”气候峰会,未必能帮助美国锁定气候治理的领导权,却为年底将在英国格拉斯哥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定了调。

这个调门并不低。简单说,6年前《巴黎协定》只是硬性规定了2℃升温上限(本世纪末相对于工业化前水平),但拜登政府却趁着4月22日地球日,号召全球将2℃升温目标压缩到原先只是作为努力方向的1.5℃。

相应地,《巴黎协定》主要签约国需要在“COP26”闭幕前,就增加未来10年各自的减排比例,作出新的承诺。

10年内的“小目标”

凭什么又要给“温室气体减排”加任务?要知道,2009年时,富国曾承诺到2020年每年为脆弱国家筹集1000亿美元的气候融资,但这一承诺因欧债危机深化而打了水漂。2015年签署《巴黎协定》后,美国曾承諾出资20亿美元帮助穷国关闭煤电厂和重组能源网,但随着2017年特朗普上台和退出该协定,美国也从未支付过这笔钱。

出资没到位,却要全球分摊更大的减排份额,这是为什么?

理由不复杂,近年来的一系列“气候灾难”(从澳大利亚本世纪最严重的森林大火,到俄罗斯北极圈空前的柴油泄漏事故,再到美国得州冰风暴灾害等等),让国际舆论有了减排的紧迫感,而广大小岛国集团更是支持1.5℃目标—这次气候视频峰会,美国除了集齐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80%的17个国家,还邀请了那些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并且会议全程向公众开放直播。

不光是苦情戏,相关的数据也在频频示警: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称,大气中的甲烷水平在2020年飙升,增幅为1983年有记录以来最大。作为第二大温室气体,甲烷的增温效力是二氧化碳的28倍。世界气象组织报告称,尽管出现了具有降温作用的拉尼娜事件,但2011—202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十年。此外,国际能源机构称,最大煤炭消费国今年的煤炭消费量将创下纪录。

俗称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原本去年就该召开第26次会议,但因疫情推迟了一年;召开地格拉斯哥是苏格兰最大城市,相关名人包括工业革命巨子瓦特、热力学温标概念的提出者威廉·汤姆森、“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等。可以说,在这里召开“COP26”,象征意义明显。英国方面和联合国秘书长都对此会寄予厚望,认为今年“必须是行动之年”,而未来十年是“转型的十年”。

拜登政府瞄准时机,在地球日气候峰会上宣布,到2030年美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较2005年减少50%~52%,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碳中和)目标。

“2050年碳中和”的目标并不冒进,拜登在去年的总统竞选中就已提出。欧盟碳中和的时间线,也是设在2050年。美国一些环保激进分子呼吁2035年甚至2030年碳中和,没有可行性。

拜登的另一个目标“2030年减排一半”,却比较激进。要知道,奥巴马政府曾承诺到2025年,实现在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之年)基础上减排28%,而今时限仅延长5年,却至少增加22%的减排任务,委实难度不小。

这种压力也在向美国的盟国传导,尤其是日本、加拿大和韩国,它们比欧盟和英国稍晚一些公布了新的2030年减排目标。澳大利亚则维持了之前的较低目标不变,辩称将专注于“经济可行”的减排策略。而主要的金砖国家,更不急于宣布这个10年内的“小目标”(中国宣布的是2030年碳排放达到峰值)。

“2050年碳中和”的目标并不冒进,拜登在去年的总统竞选中就已提出。欧盟碳中和的时间线,也是设在2050年。美国一些环保激进分子呼吁2035年甚至2030年碳中和,没有可行性。

至于碳中和这个“大目标”,已有包括中日韩、墨西哥、马尔代夫等数十个国家宣布。这个相对远期的目标,较容易由现政府提出。

国际投融资“活水”

拜登上台至今,尚无法确定国会何时通过他的2万多亿美元绿色主题基建法案,也不清楚最高法院是否会让他监管碳污染。尽管如此,其加快向清洁能源过渡的计划,将刺激在今年11月前长达数月的全球一对一碳交易。尤其是碳排放超标的国家和企业,可以购买远期的碳排放额度。

企业节能减排之外,植树造林也是减少二氧化碳的基本途径。过去20年,世界新增森林面积的25%来自中国。而欧盟从巴西、印尼和巴拉圭的木材进口,要对热带雨林被砍伐负上很大责任。拜登在竞选中,曾呼吁向巴西提供200亿美元国际援助,以保护亚马孙雨林,但参院民主党人警告说,“热带特朗普”可能拿走这笔钱,同时继续摧毁亚马孙。为此,博索纳罗总统近日致信拜登,承诺巴西在2030年前消除非法砍伐。

为吸引发展中国家参与减排,美国在地球日发布“国际气候融资计划”,追赶其他主要捐助者的努力。德国日前宣布,将提高对发展中国家的气候产业投资,预计明年增长一倍至80亿美元。相比之下,加拿大和意大利是七国集团里气候融资的最低提供者。

如何战略性地利用不同的金融机构,诱导发展中国家更具雄心的气候行动?一个可资参照的对象,是联合国支持的“格拉斯哥净零金融联盟”。它所涉及的160多家公司,总资产超过70万亿美元。

美国企业界也跃跃欲试。4月初,来自300多家企业(包括苹果、谷歌和可口可乐)的领导层和投资者,签署了一封给拜登的公开信,表示支持美国到2030年减排一半温室气体的目标。白宫沾沾自喜道:“作为全球气候变化议程的领导者,美国既能促进国内繁荣,又能提高国际声望。”

但由于拜登的任期有限,外界无法不担心美国的气候政策再次变卦,或变得更具攻击性。在4月16日中法德三國视频峰会上,中国重申将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还强调气候变化“不应该成为地缘政治的筹码、攻击他国的靶子、贸易壁垒的借口”。

对于美国右翼在批评拜登气候政策时捆绑中国,北京坚持认为,中国应被视为发展中国家而不是世界顶级温室气体排放国。而且,中国所承诺的碳达峰之后30年内实现碳中和,比多数发达国家用时更短,这需要非凡的努力才能落实。

美方一些气候政策人士,希望中国作出更大的减排承诺,取消对煤炭和其他高排放技术的出口补贴。但这种约束只能是双向的,因为美国才是历史排放量最大的国家。而着眼于未来,中美可以携手,尽可能扩大国际投融资,支持发展中国家向低碳能源转型。

暌违数年后,中美两国的气候问题特使谢振华与克里,4月中旬在上海会谈两天,达成了紧急合作遏制气候变化的协议。联合声明还提到,中美将分别执行《〈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中有关逐步削减温室气体“氢氟碳化物”的措施,且合作支持10月在昆明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另据报道,中方还要求华盛顿“说明如何填补过去4年留下的空白,特别是在为‘绿色气候基金’提供资金方面”。

新能源产业不是一出生即风华正茂的,国际投融资是不可或缺的“源头活水”。

中美欧“产业竞合”

尽管无法保证4年后气候政策的延续性,但拜登政府认为,现有政策引导下的市场力量,很快就会推出更清洁、更便宜的燃料和工业品,从而避免长期依靠政府补贴运作。

诚然,政治家们设定了国家气候目标,但科学家、企业家和市场竞争的无情逻辑,才真正推动着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清洁技术突破。这就是为什么亿万富翁比尔·盖茨和迈克尔·布隆伯格被选中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发表演讲,讨论需要更好的电池、更便宜的可再生能源、更绿色的化肥、替代肉类、可行的碳捕获技术和其他气候友好型创新。

气候政策背后是产业,产业背后是政府之手。美国政府早年曾以国家的担保和补贴支持了运河和铁路网络建设,后又为推动水力压裂革命、太阳能革命,以及LED照明和锂离子电池的创新提供资金。现在,白宫试图通过投资研发来撬动美国的新能源市场。拜登的能源部长詹妮弗·格兰霍姆在峰会上宣布,清洁技术将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登月计划”。

美国目前对碳关税的态度模糊,不排除其未来跟风后,主要发达国家以碳减排为“道德高地”,建立新的贸易壁垒。对此,中国领导人在地球日气候峰会上,强调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反对“设置绿色贸易壁垒”。

中国早就提出了“全球能源互联网”(清洁能源+特高压+智能电网)方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最近承认,在抢占气候变化创造的技术机遇的竞赛中,美国落后于中国。白宫追赶中国的总体方法是,首先关注投资,而不是监管。公司和其他政府急切地放大了这一信息,有影响力的德国制造业游说团体VDMA表示,美国是“一个新的竞争对手……全力进入全球气候技术市场”。

其实,就像在芯片领域一样,美国在新能源领域同样有局部上游优势,不同的是中国的优势更明显(电动车美国略占优,风能打平,太阳能中国绝对占优)。中国去年增加了72千兆瓦的可再生能源容量,使美国的39千兆瓦相形见绌。美国的特斯拉公司,2020年销售收入达315亿美元,利润却只有6.9亿美元。而中国的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等电动车企业,正在奋起直追。

为重建美国的新能源优势,白宫提出的规划包括:在2035年前实现美国电力部门的零碳化;支持美国建筑物的电气化,降低运输部门、农业部门的碳排放;支持碳封存,生产新型氢能;帮助各国实现有利于气候的大规模投资和技术升级。

面对中美各领风骚,低碳先行者欧盟不甘寂寞。美国政治新闻网称,欧盟官员拟于6月推出一项计划,对碳密集型进口商品征税,并阻止其行业寻求监管较少的环境。有人建议加拿大、日本、英国等国效法,并成立一个“碳俱乐部”。欧委会执行副主席蒂默曼斯说:“最好是每个国家都能履行其巴黎承诺,那样就永远不必使用它(碳关税)。”

美国目前对碳关税的态度模糊,不排除其未来跟风后,主要发达国家以碳减排为“道德高地”,建立新的贸易壁垒。对此,中国领导人在地球日气候峰会上,强调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反对“设置绿色贸易壁垒”。更早前,“基础四国”(BASIC,巴西、南非、印度、中国)部长级会议发表联合声明,强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不同能力和历史责任,呼吁多给时间和政策空间以实现经济公正转型。

所谓以低碳技术“恢复我们的地球”、更好地驱动未来,不能脱离中美欧上述“产业竞合”的背景。即便气候问题是大国外交中的公约数,不切实际的承诺也可能带来大规模经济痛苦或远期将至的国际惩罚。对于推进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气候峰会只是发令枪而非加速器本身。


更多内容欢迎订阅《南风窗》杂志 https://www.zazhidang.com/nanfengchuang-1071.html

上一篇:「南风窗」被民进党玩坏的台湾菠萝 下一篇:「中国新闻周刊」绿色引领,科技护航中国石油的高质量发展“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