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文档帮助中心
文章分类列表

「民生周刊」临期食品:“捡漏”也要安全

越读精彩 > 「民生周刊」临期食品:“捡漏”也要安全

近几年,无论是在超市、进口食品商店还是网络电商平台,价格低廉的临期食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消费者面前。因为临近保质期,一些原本价格颇高的进口食品会被卖家以“白菜价”“骨折价”售卖,很受消费者青睐。

有人认为,临期食品很划算按捺不住“买买买”,也有人持谨慎态度,认为这种食品会影响健康,那么,食品的保质期如何制定?保质期是不是唯一识别食品是否可食用的标准?临期食品处理方式又有哪些?《民生周刊》记者一探究竟。

多一种选择

家住北京海淀的杨女士是临期食品的“铁粉”。“一般稍大一些的超市,偶尔就能看到临期食品的标签。比如,一些高端進口矿泉水,还有大半年才过期,原价十几块一瓶,现在四五块钱就能买到,口感也不会有什么差别。”

杨女士说,个别超市的临期食品种类也不少,比如饼干、奶酪、咖啡、奶粉等,除了线下,线上的临期食品种类还要多一些。在她看来,在保证食品安全的情况下,确实能“捡到漏”。

青岛的魏先生经常网购,也买过临期食品,起初也对其安全与否有过怀疑。“第一次是买的进口巧克力,正常价格非常贵,一小盒就要五六百块,在网上作为临期食品就便宜多了,一盒也就100多块。因为没多少钱,我就下单了。没敢买太多,收到之后吃着口感不错,和原价买的没什么两样。”

魏先生说,后来查看了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资料,对临期食品还是比较放心,在线上线下陆续买过临期食品。在他看来,临期食品给消费者多了一种选择。

不少消费者起初都有过和魏先生一样的顾虑,临期食品安全吗?临期食品,是指即将到达食品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当然,要明确临期食品的安全性,就要了解食品的保质期。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食品的保质期是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储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在此期限内,产品适于销售,并保持标签中不必说明或已经说明的特有品质。因此,可以理解为,处于保质期内的临期食品,且在包装完好、储存得当的情况下,其风味、口感、安全性各方面都有保障,可放心食用。

擦亮眼

《民生周刊》记者了解到,为了加强对临近保质期食品的管理,规模较大的销售平台都会制定临近保质期食品管理制度,防止因销售过期食品而产生食品安全纠纷。

北京西城区某大型超市负责人霍女士表示,不同产品因本身质保期不同,对于临近保质期的界定也不同。目前,大中型商场超市和有条件的食品经营者,都会设置临近保质期食品专区或专柜,并显著标明“临近保质期食品”,让消费者在知情情况下购买。

霍女士坦言,决定食品的保质期有很多因素,如含水量、含糖量、含盐量、脂肪含量、多酚含量等,还包括食品包装工艺、制作工艺和存储环境等。“假如储存环境没有达到要求,即使食品没有超出保质期,也可能变质。” 霍女士说,临期食品能否食用还是要视情况而定,保质期并不是识别食物产品是否变质的唯一标准,存储方式、存放环境也十分关键。

北京某物流公司相关负责人瞿先生表示,保质期通常是针对该类食品的相关适宜存放条件而制定,如果饼干被存放于一个日晒严重、温度偏高或潮湿的环境里,它的实际保质期就会比包装上预设的保质期大大缩短。

瞿先生说,食品的包装完整与否,也是一个衡量食品质量的重要标准。包装缺损的食品很容易受潮或滋生细菌,安全性相对较低。此外,食用油中的脂肪酸会随着储存时间延长而发生化学变化,营养价值也随之降低。因此,买油看生产日期非常重要,越新鲜越好。

尽管一般食品只要在质保期内食用都是安全的,但霍女士提醒,消费者购买要特别注意一些卖家的造假行为,尤其是价格较高的进口食品。如果在不可靠的销售平台,买到假的食品,质量安全就无法保障。

监管别松懈

事实上,关于临期食品的处理,一直是困扰商家和企业的难题。过去,往往只有对新鲜度要求较高的食品(如蔬菜、水果)才会打折甩卖。但现在,很多保质期相对较长的食品也被商家摆上了临期食品货架。而这些产品之所以“自降身价”,并不一定是因为质量打了折扣。

国内某电商平台工作人员表示,平台上的进口食品大多不便宜,商品本身的需求弹性较大。如果原价销售,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并不大,商家若不做出价格调整,这类食品也就难逃因过期而被销毁的命运。对此,商家一般会进行特价销售、搭配销售,实体店还会推出免费试吃(饮)等方式进行销售。

购买临期食品需注意什么?天津某食品公司负责人林培彦建议,选购临期食品时需注意查看保质期,应在保质期内将食品食用完。不要因为优惠就大量囤货,以免无法吃完而超过保质期造成浪费。同时,要细心观察食品是否出现霉变、气味改变、颜色改变、状态改变等情况。谨慎选购变质速度快的临期食品。水分含量低的食品相对安全,如饼干、方便面及罐头食品等微生物不宜生长或生长速度较慢,其安全性相对较高。

事实上,我国始终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中明确,超市、商场等食品经营者应当对其经营的食品加强日常检查,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作特别标示或者集中陈列出售。

林培彦建议,国家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规范餐饮企业促销活动,鼓励企业在确保食品安全和市场经营秩序的前提下,打折销售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同时,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相关部门对无经营资质、不符合标准、标注虚假日期等违法行为应重点查处。


更多内容欢迎订阅《民生周刊》杂志 https://www.zazhidang.com/minshengzhoukan-2269.html


上一篇:「民生周刊」热闹背后,冷看儿童生日派对 下一篇:「新民周刊」“祝融”探火第一步,中国航天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