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文档帮助中心
文章分类列表

「百科知识」1950年的长津湖为何如此寒冷

越读精彩 > 「百科知识」1950年的长津湖为何如此寒冷

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我志愿军在朝鲜长津湖地区与美军展开直接较量,大获全胜,一举扭转朝鲜战场态势。在长津湖战役中,因遭遇50年一遇的极寒天气,除战场伤亡外,志愿军战士由于缺乏御寒衣物,非战斗减员高达数万人,而美军虽然装备优良,仍有7000多人被冻伤,数百人被冻死。

在当时这场被称为“最寒冷的战斗”中,长津湖究竟有多冷?为什么偏偏在1950年出现罕见的低温,而不是1951年或是1952年?哪些因素导致当地低温的出现?

极寒源于“小女孩”

长津湖位于朝鲜东北部盖马高原上,约在北纬40.5°,与北京的地理纬度大致相当,其北部为中朝界河鸭绿江,隔河与我国的吉林、辽宁相望,东临日本海,距离海岸线不足100千米。

从纬度和海陆位置关系来看,很难想象长津湖地区会这么冷。实际上,根据长津湖地区气象站有限的数据,其平均气温远低于同纬度的北京,甚至比沈阳、长春更冷,和牡丹江类似。

更糟糕的是,在1950年至1951年冬天,朝鲜半岛遭遇了50年一遇的极寒天气,靠近黄海的西海岸更为寒冷,尤其是到了夜间,气温骤降。在长津湖战役中,美国陆战一师第11炮兵营每天都要记录气温和风速,这是他们确定射击参数的重要依据。根据记录,1950年11月初,下碣隅里凌晨的最低气温达到-35℃。英国一位情报官在这里曾测得-38.9℃的极端低温。据他回忆,朝鲜半岛的天气经常在雨夹雪、雪和晴天之间转换:可能一开始是雨夹雪的天气;后来,变成下雪天;然后,天一下子就放晴了;放晴之后,天气可能会更冷。

这种情况与拉尼娜现象有很大关系。拉尼娜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都属于热带中东太平洋大范围内海表面温度持续异常的气候现象,二者交替出现,可以左右全球气候。

“厄尔尼诺”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圣婴”“小男孩”。19世纪初,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秘鲁等西班牙语系国家,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当年10月至第二年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南美洲的太平洋东岸原本盛行秘鲁寒流,随着寒流移动的鱼群使秘鲁渔场成为全球三大渔场之一。这股暖流的出现,导致性喜冷水的鱼类大量死亡,渔民们因而遭受重大损失。由于海温异常升高的情况往往在圣诞节前后最为严重,于是,遭受天灾而又无可奈何的渔民将其称为上帝之子——“圣婴”。后来,“厄尔尼诺”一词用于表示在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几千千米东太平洋海面温度的异常增高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时,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可比常年高出3~6℃。太平洋广大海域的水温升高,改变了传统的赤道洋流和东南信风,致使全球气候出现反常。

“拉尼娜”一词同样来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圣女”“小女孩”。它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低的现象,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的气候混乱。由于它总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所以,也被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或“冷事件”。

尽管拉尼娜现象常与厄尔尼诺现象交替出现,但其发生频率比厄尔尼诺现象低。一般来说,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北半球冬季容易出现极端寒冷事件。气象专家依据当年的气象资料判断,1950年1月到1951年2月,发生了一次长达12个月之久的拉尼娜现象。这种长时间的拉尼娜现象一般很少发生。这次拉尼娜现象导致长津湖一带在1950年长时间处于低温状态。由于冷空气的持续作用,长津湖到处是冰天雪地的景象。

除了拉尼娜现象以外,还有没有其他因素导致长津湖在這个时段出现极寒天气呢?

“高处不胜寒”

其实,即使当年没有出现极端气候,长津湖地区也异常寒冷。当地一般在10月下旬便已入冬;到11月下旬,气温可降至-27℃;其年平均气温不过1~2℃。

从气象学角度来看,“高处不胜寒”其实是有科学道理的。我们可以用“气温垂直递减率”加以解释。气温垂直递减率又叫绝热率,是表征气温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下降的物理量。气象观测数据显示,在对流层中,干空气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会下降0.98℃。若空气中含有水汽,因为水汽凝结时会释放潜热,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会下降0.65℃。

通常情况下,空气中总会含有水汽,所以,我们普遍使用0.65℃每100米这个数字来计算垂直方向上气温的递减程度。例如,东北最高山脉长白山的主峰接近2700米,其气温递减数值约为18℃。也就是说,如果夏天在山脚下测得的气温是20℃的话,那么,到了山顶,气温就只有2℃了。难怪夏天去长白山看天池的游客,到了山上都要穿棉大衣。更有趣的是,长白山的土壤和植被也会随着气候、地势、海拔高度的不同而改变,这里随海拔从低到高垂直分布着4种类型的土壤:海拔700~1600米属于暗棕色森林土,海拔1100~1700米为棕色针叶土,海拔1700~2000米为山地草甸森林土,海拔2000米以上为山地苔原土。

从地貌来看,长津湖位于盖马高原上。盖马高原东高西低,平均海拔1340米,白头峰以2719米成为最高峰。因为该区域整体海拔偏高,所以又有“朝鲜屋脊”之称。如果用气温垂直递减率0.65℃每100米来计算,平均高度为1340米的盖马高原,其平均气温要比平原地区的气温低8.7℃。这个数字是相当惊人的。另外,高原蓄热能力差,白天接受太阳辐射后,热量很容易随风散失,加之夜晚地面辐射降温明显,气温会进一步下降。

特殊地形导致寒潮入侵

除了前面提到的两点因素,长津湖特殊的地形非常有利于寒潮入侵。

从地形条件来看,盖马高原孤零零地矗立在朝鲜半岛东北部,四周没有高大的山脉依傍,其北面是黑龙江冲积形成的平原,南部是我国三江平原,地势都比较低,北部是敞开的鄂霍茨克海。这样的地形有利于寒潮南下,冷空气可直冲盖马高原。盖马高原虽然纬度不高,但处于风口之上,导致其冬季非常寒冷。

大气中冷高压的活动相当频繁,就东亚地区来说,平均每3~5天就有一次。强烈的冷高压带来的强冷空气,如同寒冷的潮水一般滚滚而来,给广大地区带来剧烈降温、霜冻以及大风等灾害性天气。这种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被称为寒潮。寒潮能使河港封冻、交通中断、人畜和作物受冻伤亡。

我国中央气象台规定,将由于冷空气入侵使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降至5℃以下,作为发布寒潮警报的标准。引发寒潮的冷空气堆的厚度可达七八千米。在寒潮来袭时,它所经过地区会出现剧烈降温、大风和降水天气。冬半年,大风出现在寒潮冷锋之后,风速一般可达5~7级,海上可达6~8级,有时甚至会出现12级强风。

寒潮爆发南下时,有西、中、东三条路径,东北平原和朝鲜半岛正处于寒潮南下的东部通道上。盖马高原受蒙古冷高压反气旋系统影响,风向偏转为东北风,风从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吹来,携带着大量水汽登陆,受地形抬升作用的影响,盖马高原容易形成降雪。从海陆位置来看,相对于陆地而言,冬季的日本海水汽活跃。当寒潮爆发南下时,冷暖气团相遇后也会形成降雪,所以,盖马高原常常在冬季出现较大的暴风雪。

由于冬季非常寒冷,长津湖地区至今人烟稀少,是经济发展较落Jt+ZYW++gpW74pyO4JDxlA==后的地区。

“风寒效应”助纣为虐

导致长津湖出现极寒天气的另一个原因在于“风寒效应”——大风加剧了极端低温的出现。美国一位老兵回忆说,1951年初,从蒙古而来的寒潮带来了极强的大风,盖马高原上凛冽的寒风风速达到了17.9米每秒(8级)以上。使得人体体感温度迅速降低。大风由此成为寒冷的“催化剂”。

那么,什么是“风寒效应”呢?风寒效应是指因风所导致的体感温度较实际气温数值低的现象。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冬日,走在街上,冷暖适宜,突如其来的一股北风,往往让人顿感周身寒冷。这就是风寒效应。风寒效应会加大人们对环境冷热程度的敏感性,导致温度表读数与体感温度之间出现明显偏差。俗话说:“天冷冷在风里。”冬季,持续的强风会令人觉得更冷。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体温为36~37℃。在无风或微风情况下,人体周围的空气分子交换很弱,人体与外界空气之间存在着一个比较稳定的过渡层。由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这个过渡层就在贴近人体表面的地方起到保暖作用。当空气快速流动时,人体周围的空气过渡层会不断被吹来的冷空气替代,并把热量带走。风速越大,人体散失的热量越快、越多,人也就觉得越来越冷。这就是在气温相同的条件下,刮风天比无风或微风时使人感到更寒冷的原因。

数据显示,当气温在0℃以上时,风力每增加2级,体感温度会下降3~5℃;气温在0℃以下时,风力每增加2级,体感温度会下降6~8℃。

在冰天雪地的长津湖,美军基本在河谷中活动,那里的海拔相对较低,风力相对较小。与他们相比,我志愿军战士长时间埋伏在山脊的冰雪之中,那里海拔更高、风力更大,所感受到的风寒效应更强烈。

降低风寒效应的唯一方法就是穿戴保温性能更好的衣帽、鞋子。由于我军当年的防寒装备远远不及美军,所以,因为严寒天气所导致的非战斗减员远远多于美军。


更多内容欢迎订阅《百科知识》杂志 https://www.zazhidang.com/baikezhishi-1820.html


上一篇:「百科知识」发现我国最早的原始人 下一篇:「经理人」浙大EMBA:培养解决“冲突”的创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