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文档帮助中心
文章分类列表

「心理与健康」“双减”政策下,该把周末还给孩子

越读精彩 > 「心理与健康」“双减”政策下,该把周末还给孩子

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推出,课外辅导机构的数量、培训时间得到限制,同时要求提高校内教育的质量和秩序,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希望孩子们少一些课外辅导,能够快乐成长。这也意味着孩子的周末时间就腾出来了。
  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家长依然希望填满孩子的周末时间,尽可能让自己孩子多学点东西,于是有的家长给孩子报了很多兴趣班。作为孩子,一周紧张的学习结束,周末来临,等待他们的不是娱乐和玩耍,而是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本想利用周末好好地休息和调整,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奈何被各类兴趣班占满,家长的督促和紧密的安排使孩子的内心备受煎熬。如何来安排周末的生活和学习,就成为父母和孩子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盲目给孩子报“兴趣班”有哪些弊端?

弊端之一: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孩子在校经历了一周紧张的学习后,本该属于休息调整的时间却被家长安排满满,往往违背孩子意愿的兴趣班会大大挫伤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学的心理,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弊端之二:孩子容易产生叛逆心理


  一些家长热衷于超前教育,希望自己的孩子“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在给孩子报兴趣班时往往容易忽视他们的兴趣,不重视孩子的想法,长此以往孩子极易产生叛逆心理。

弊端之三:剥夺孩子主动探索的好奇心

作为孩子,应该怎么做?

学会与父母沟通


  孩子应该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鼓起勇气和父母说明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同时也应虚心听取父母的意见建议,多和父母沟通交流,这样自己想学的东西就能够得到父母的支持,也能合理地安排好周末生活。

善于发现自己喜爱的东西


  兴趣不是逼迫出来的,而是全身心投入进去自发产生的。作为孩子,我们要有一颗好奇心,擦亮自己的眼睛,勤思考,多动手,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后,不要急于否定它,可以慢慢去了解它,当发现自己在做这个事情时很快乐,就鼓起勇气和父母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也会得到父母的支持。

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做?

1把握两个原则


  (1)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选择兴趣班。如果发现孩子的接受能力强,可以有选择地给孩子报兴趣班。与此同时,家长不要奢求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而是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快乐,玩得開心,孩子才会对新事物产生兴趣;如果孩子的接受能力比较薄弱,优先让孩子学会适应学校的环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是更重要的。
  (2)所报兴趣班要动静结合。父母在给孩子报兴趣班时要动静结合,动即运动类项目,比如说舞蹈、游泳、篮球、羽毛球等;静即非运动体力型项目,像文化课、语言表达等;运动类项目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增强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孩子坚毅开朗的性格;非运动类项目则可以开发孩子的大脑,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2多花些时间陪陪孩子


  (1)不要过度工作,忽略孩子的感受。作为父母,一方面我们努力工作赚钱,希望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和学习条件,为了学区房、高价的辅导费焦头烂额,但我们往往容易忽略孩子的感受,孩子更加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
  (2)抽出时间陪孩子玩耍。周末到了,父母也要抽出时间陪孩子一块玩,包括去动物园、科技馆,在公园、街区的草地上和孩子一块奔跑玩耍,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得到的是爱和安全感。

3学会倾听,支持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


  (1)不要“唯我独尊”,学会倾听。作为父母,不要一味地否定孩子的想法,“唯我独尊”,要学会倾听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要重视孩子的观点,错误的想法我们要耐心引导,积极向上的想法我们要给予支持。
  (2)扮演好“引导者”角色。每个孩子一定有他自己想做的事情,父母应该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让孩子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中感受到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希望父母和孩子能够携手共同安排好周末的生活,共同努力消除彼此的焦虑!


更多内容欢迎订阅《心理与健康》杂志 https://www.zazhidang.com/xinliyujiankang-7728.html


上一篇:「心理与健康」当新春佳节遇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 下一篇:「民生周刊」实事办实,解群众急难愁盼